(請提交驗證碼通過手機驗證)
時間:2019-10-11 14:41:42
1606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中國古代眾多先人留下不朽的思想精華,如《孫子兵法》、《道德經》、《三國演義》等等文學作品,其間蘊含著寶貴的哲學思想。做為一名交易者,也許我們應該把精力投入的重點,從交易之術轉變為交易之道。
不難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成長之路與交易中的成長之路正好相契合,這也許能讓我們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感悟。
第一階: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之前,人們的習慣是不斷的作加法,認為擁有更多就能得到更多的成功。而三十而立之後,人們的習慣變為不斷的作減法,認為簡單才是成功之道。
明白嗎?三十而立遠遠不是交易成功的標誌、甚至不是開始獲利的起點,三十而立只不過是交易的“入門”罷了。它是在不斷挫折之後,開始學會對自己進行殘酷的自省。這時的交易者敢於正視自己的本能,思考那些從娘胎中出來就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理念,從而通過對各種技術的取捨,來建立一種適合自己的交易規則。所謂“立”,就是指建立一種屬於自己的交易哲學和交易規則。當然這些都只不過是從對交易之術的追求向對交易之道的追求的轉型,最多只能說明那時具有了交易之道的雛形。未來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第二階:四十而不惑
所謂四十不惑,就是指從“知道”到“做到”的提升。
“三十而立”的時候明白只有捨棄才能獲得,而現在明白了只有心甘情願的付出才能理直氣壯的享受回報。所以,從此以後不再迷惑了,不再追求確定性了。我們接受那些必然出現的虧損,是說心甘情願地接受。當你做到四十而不惑的層次後,你就應該能夠長期必然獲利了。但是這種利潤也許並不算大,甚至你根本無法逾越50%正確率的屏障。我們在所處的層次絕對達到了理智上的不惑,但心靈上還是會多少對虧損耿耿於懷。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的階段必然能夠聞道、三十而立的層次已經可以悟道了,四十而不惑就是開始行之。至於能不能終之,那就是以後堅持的事情了。這時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統)。不在考慮市場會怎麼走,而是考慮自己該如何做正確的事情。
第三階:五十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最大的特徵在於一種轉變。從對市場的現象、規律等的研究,轉變為對自身內心的研究。如果說“三十而立”是把交易的主戰場從心理需求轉移到市場現實的話,那麼“五十知天命”以後,就是把交易的主戰場從現實的市場轉移到自己的內心環境。接下來我們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尋找過程:我是誰?我需要的是什麼?
第四階:六十而耳順
也許,未來的期貨交易系統將不再是簡單剛性的系統。而是一種核心簡單,具體問題相對複雜,並且通過考慮當時自身狀況的一種自調節的彈性系統。用自調節的彈性系統,來操作自調節的混沌市場可能是最好的辦法。前面“四十而不惑”那個層次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信念(系統)。而現在的交易者不是在交易市場,而是在交易自己的(包括心理上和資金上)自身環境。這時所有問題的對錯,都要建立在自身環境這個參照物下才有意義!甚至現實的資金收益率都不是衡量對錯的絕對標準,因為現實也是具備很大的偶然性。
對於我需要的目標是什麼?答案是:長期在市場上生存。我相信,只要我能夠在期貨市場上活10年, 我就不會再為錢發愁。我暫時不考慮每年的獲利目標,而是堅持一種絕對的低風險策略。以前我總愛說,如果你不能知道某種方法的弊端,那麼你肯定還不是真正的了解這種方法。現在我要說,如果你不能看到某種方法的價值(存在的意義),那麼你肯定還沒有真正的成熟。
第五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做交易的最高境界,這時對交易的認識達到最高的層次。交易的終極命題是什麼?這時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也許遠遠超出了交易的本身。從而產生更多的對自身的認識,對世界的了解。簡單的說,這是所謂“人道合一”的終極境界,從而跳出所有的規則與束約。交易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難道交易真的是痛苦的嗎?!起初,我們與市場對抗,因為金錢的損失而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之中;後來,學會了與市場保持彈性的融合,但從此就開始了與心靈的抗爭,因為對本能的約束和壓抑而生活在無盡的心靈折磨當中。
那麼所謂“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將“心”和“矩”這兩種永恒的矛盾合二為一。也就是隨心所欲的做事,都不會觸犯規矩。對于交易而言也是這樣。起初交易者為了滿足慾望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想做的事情可能會對未來構成不利影響。所以我們必須用規則來限制和約束自己的交易行為。那麼交易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靈和規則的合二為一!這時想做的事情和該做的事情合二為一!這時沒有約束、沒有掙扎、沒有痛苦、沒有本能排斥。這時我們交易的不是規則、不是信念、不適自身的環境,而是我們那顆可愛的心靈。
相關閱讀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評論發表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