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提交驗證碼通過手機驗證)
時間:2020-12-16 17:18:29
12731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1907-2004),是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之一,被譽為“成長型價值投資之父”。他是一位極其長壽的投資者,在他超過71年的投資生涯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費雪曾經在訪談中說到,他一生真正投資的股票只有九檔。以下是針對他的訪談以及著作,總結的他對選取成長型股票的一些觀點。
費雪通過研究自己和他人的長期投資記錄後得出的結論: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心。因為預測股價能達到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股價什麼時候達到這個水準更容易,所以,要能耐心等待。
費雪指出,大部分投資者終其一生,依靠的就是長期持有幾只傑出的股票,通過年復一年的利潤積累,為自己或子女賺到一筆財富。因此,投資者需要的不一定是低買高賣的能力,而是能辨別出優質公司的能力。
費雪認為分析一家成長型企業,不應拿某一年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因為即使最出色的成長型公司,也不一定每年的營業額都高於前一年。因此應以幾年為單位判斷公司營業額有無成長。
而優秀的成長企業有兩個特徵:“幸運且能幹”和“能幹所以幸運”。兩者都要求管理層很能幹。費雪認為,後類企業更令人心儀,即處在不利的行業競爭發展格局之中,但仍能保持出色的競爭優勢,並轉化為超越行業的業績增長。
費雪認為,即使是經營管理最好的公司,也難免會碰到困難。坦誠面對困難,加上良好的判斷力,能推動公司走向成功,這反而能說明企業實力很強。
在企業遇到困難時,管理層如果選擇三緘其口,投資者要選擇回避該類公司。
費雪認為,相對於大公司,規模較小的公司股價更容易上漲。因為市值規模小,盈餘的增長會更快的反應到股價當中,因此十年內可以上漲數十倍。但費雪提醒投資者:投資小型成長股,投資經驗豐富者都可能犯錯,而犯錯的代價可能是資金有去無回。
還有一類是年輕高風險公司,隨著公司發展成熟可能會吸引機構投資者購買。此時,投資者倒可以買進,因為這類公司雖然未來增值的潛力沒那麼大了,但仍能取得較好的回報。
費雪指出,投資者應該尋找那些成本比同行更低,但利潤率卻高於同行的企業。這些公司並不只依靠技術開發和規模經濟兩個層面。還要依靠:
首先,公司必須在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品質和可靠性上享有聲譽。客戶更換公司,節省的成本並不太多,但找到不知名供應商的風險更大。
其次,公司必須有某種產品(或服務)提供給許多小客戶,而不只是賣給少數大客戶,這樣,它的競爭對手必須爭取眾多的客戶,才有可能取代這家公司的地位。
據此,選擇投資企業時,你需要思考:這家公司能做什麼事是其他公司無法做好的?它高於平均水準的利潤率是不是短期現象?
費雪認為,本益比是金融概念中最容易主觀判斷的指標。他認為,任何個別普通股相對於整體股市,價格大幅的波動,都是因為金融圈對那支股票的評價發生了變化。費雪認為,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市場不看好公司,因此本益比(本益比)較低;此時,投資者應該謹慎尋找公司前景與市場看法錯位的投資機會,他認為這也許是絕佳的投資機會。
第二種是市場暫時比較看好公司,而該公司前景的確很美好,那麼投資者應該繼續持有高估的股票,即便該股後面會短暫的大幅下挫也要堅持持有。
第三種是市場非常看好公司,而公司前景卻與市場普遍看法相左。投資者應該極度警惕這樣的情況。
費雪認為,投資者在分析企業前景和選擇投資時機時,應該認真分析市場當前對於該公司的看法。觀察這些看法是對公司實際基本面有利還是不利,這樣才能確定屬於前面三種情況哪一種。
費雪認為,金融圈在不同的時間對相同事實的評估會迥然不同,且這種現象不限於整體股市,也存在於某些特定行業和這些行業中的個別公司。金融圈的喜惡不斷變動,時移勢轉,相同的事實卻有不一樣的解讀方式。
他舉例1950年的製藥股普遍認為和工業化學一樣,卓越的研究成果帶來無止盡的成長潛力,加上生活水準穩定提高,因此製藥股本益比和最好的化學工業股一樣高。但後來不久,某家製藥商以前銷售很好的產品出了問題,金融圈馬上聞風色變,重新評估該行業,並且只願意給予較低的本益比水準。但到了1958年,經濟不景氣下,製藥股的業績表現出色,金融圈馬上又重新充滿了憧憬,從而大幅提升了本益比。
費雪認為,聰明的投資者要能獨立思考,在絕大部分人的意見偏向另一邊時,自己層層分析找出正確答案。初出茅廬的投資者應該首先應該練習的就是千萬不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延伸閱讀: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評論發表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