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提交驗證碼通過手機驗證)
時間:2020-04-14 13:46:38
3848點擊上方收聽《金融歷史那些事兒》 主播:小篆
收聽攻略:看見歷史,聽見金融
-邊聽邊讀體驗更佳-
看見金融,聽見歷史,大家好我是小篆,歡迎收聽《金融歷史那些事兒》。
最近這一個月我想大家應該經常被疫情蔓延全球、美股四次熔斷、美聯儲開啟無限量QE刷屏。確實從2020年開始,全球就陷入到了疫情的危機之中,而這次的美股熔斷歷史上只出現過5次,3月份就佔了4次,對於2020年的開始我想引用網友的一句話:“2020年的開局真是太魔幻了”。這次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兩個事件引發的,一是疫情的快速蔓延和某些國家的不重視,二是原油價格的崩潰。
從歷史角度來看,除了人們不會輕易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以外,還有我們常說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上一期的《金融歷史那些事兒》,小篆已經講過歷史上疫情影響經濟的故事了,所以我們這次就來說一說歷史上的石油價格戰。
市場背景
最近一次的價格戰,自然是上個月突發的原油閃崩事件。
OPEC國家的部長級會議減產協議談崩,俄羅斯拒絕了沙烏地減產保價的要求。沙烏地立即採取極端報復性舉動,第二天就宣布增產降價,面對如此赤裸裸的價格戰威脅,俄羅斯能源部長召開會表示,俄羅斯短期可以日增產達創紀錄的1180萬桶/日。
時間來到一個月之後,在4月10日凌晨經過長達7個小時之後,OPEC+產油國緊急會議終於宣布達成全新減產協議草案,這是一份歷史性的協議。不過由於部分產油國之間仍存在分歧,OPEC代表宣布將在今晚八點重啟談判,而下一次OPEC+會議,將在今年6月10日舉行。
沙烏地開啟的原油價格戰肯定不止這一次,小篆為大家整理了一下歷史上的原油價格戰,比較重大的有三次。
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價格戰
第一次價格戰(1985-1986年)
上世紀80年代初,受到長達7年的高油價衝擊之後,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工業活動大幅放緩,世界石油需求大幅削弱,石油供應過剩問題開始凸顯。歷史數據顯示,1980年至1986年,OPEC曾多次減產,產量降至其原先的一半左右。減產後果是1985年OPEC全球市場份額從70年代的一半降至不到三分之一,市場份額流失讓OPEC坐立不安。地緣政治方面,1981年雷根(Ronald Reagan)入主白宮,開始醞釀實施“逆向石油衝擊”戰略以遏制蘇聯。透過施壓中東國家增產,使國際原油價格低位運行,從而切斷蘇聯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1985年8月,美國施壓為了奪回市場份額,沙烏地開始迅速增加原油產量,出口從不足200萬桶/日猛增至近1000萬桶/日。國際油價隨後從30美元/桶一路下跌,5個月內跌至12美元/桶,次年4月1日再跌至10美元/桶左右,跌幅近70%。據當時的蘇聯能源部官方統計,1985-1988年世界油價下跌使蘇聯共計損失400億盧布,這也成為後來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油價觸底10美元/桶後,沙烏地又重新開始帶領OPEC減產,當時非OPEC國家如墨西哥、挪威、蘇聯等也因為無法忍受超低油價,開始配合沙特減產。
第一次價格戰的結果是,沙特不僅奪回了自己的市場份額,而且還迫使OPEC其他成員國以及非OPEC國家隨後配合其減產,可謂一箭雙雕。
第二次價格戰(1997-1998年)
讓我們繼續看到第二次原油價格戰,雖然第一次價格戰最終令不少產油國都願意通過減產來維護油價,但是受到全球需求疲軟的影響,產油國減產對於油價的提振作用已經有限。而作為全球石油儲量第一的國家,委內瑞拉沒有遵守減產協議,並開始增產。
1990年,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為了加快發展,制定了一項480億美元的五年投資計劃,其中180億美元用於周邊行業和一種叫做奧里油的重質燃料油的開發,剩下的300億用來發展核心石油企業。數據顯示,1990年、1991年以及1997年,委內瑞拉的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06%、11.14%和11.64%。出於對委內瑞拉過度生產的不滿,1997年12月份,沙烏地聯合其他OPEC國家增產10%,打響了第二次石油價格戰。
與最近一輪價格戰背景相似的是,當時全球經濟形勢也不容樂觀。1997年下半年起源於泰國的亞洲金融危機越演越烈,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在需求和供給雙壓力下,國際油價又一次暴跌。1998年12月,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9.55美元/桶,跌幅超60%,創歷史新低。
隨後,與第一次價格戰收尾的相似做法又出現了。為挽救油價,OPEC在1998年4月宣布減產125萬桶/日,7月份又宣布減產1335萬桶/日。受金融危機的影響,OPEC減產無法完全阻止油價下跌,但委內瑞拉最終被迫開始減產,1999年委內瑞拉減產10.77%。
第三次價格戰(2014-2015年)
我們再來看到離我們最近的2014年原油價格戰。
2010年起,美國頁岩油產量開始大幅增長,打破了國際油市的平衡。2012年,美國原油產量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二大產油國,2013年再超沙烏地,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沙烏地看著自身在國際油市中的地位受到美國的衝擊,加之無法說服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國家加入減產計劃,2014年爆發了第三次石油價格戰,沙烏地開始實施增產,並下調了出口至美國和亞洲的原油價格,加上美聯儲退出QE帶來的美元走強,國際油價開始大幅下挫。到2016年1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從最高點的103.01美元/桶降到了27.1美元/桶,跌幅竟高達73.7%。
這次針對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商發起的價格戰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2014年至2016年間,油價崩跌導致美國數十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申請破產,同時裁員數十萬人。一些頁岩油生產商雖然沒有破產,但也因背負大量債務而苦苦維持。美國很多頁岩油氣生產商一開始都是通過抵押石油儲備向銀行申請貸款。隨著油價下跌,抵押物價格隨之下降,抵押物的價格已經無法彌補銀行發放的貸款。
對於未破產的頁岩油氣商來說,為了支付每個月的債務,只能拼命開採石油,哪怕不盈利也無法停止開採步伐。也正因為如此,沙烏地第三次價格戰雖然給美國油氣業致命一擊,但未能真正打垮美國頁岩油產業。而在這一過程中,各大產油國再一次熬不下去了。
與前兩次價格戰的結局一樣,經歷一年多的低油價之後,2016年11月底,OPEC就減產120萬桶/日的協議達成一致,同年12月10日,俄羅斯及其他非OPEC產油國也同意減產55.8萬桶/日,以此來提高油價。
其實通過三次的石油價格戰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各個產油國都熬不下去了開始減產,每一個產油國都會受到波及甚至傷害。
市場緊盯這場會議
時間回到今天,這一次的原油價格戰,不僅是沙烏地和俄羅斯受到傷害,還有一直在旁邊觀戰的美國。油價下跌打擊了美國的頁岩油公司。有人猜測,俄羅斯和沙烏地的“反目”是為抵制美國的頁岩油而演的雙簧戲碼。因為頁岩油的開採成本比普通油氣高,如果目前的石油價格大戰一直打下去,美國將有更多的頁岩油氣公司要破產,它們接近1兆美元的債務就會引爆。
台灣時間4月10號凌晨,OPEC國家已經宣布減產,但OPEC+的官方聲明中沒有提及非OPEC+國家的減產情況,美國等國的態度依然耐人尋味。其中,OPEC代表指出,墨西哥沒有就OPEC+減產協議投票,該國仍然反對這一減產協議,甚至威脅退出。雖然昨晚的長談已經落幕,但今天我們還要持續關注今晚進行的G20能源部長緊急會議。不過OPEC代表也表示,即使G20國家不加入減產行列,OPEC+依然會執行減產協議。但OPEC+希望,非OPEC+國家能夠減產500萬桶/日。
好的,本期《金融歷史那些事兒》到這裡就結束了,我是小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閱讀: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評論發表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