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殺豬盤」 受害者甘願一騙再騙,深陷其中?

作者:FX110

時間:2025-04-10 11:42:20

7132

「殺豬盤」是一種以情感操控為核心的網路詐騙手段,其核心在於通過建立虛假的親密關係,逐步誘導受害者投入金錢。受害者之所以會「甘願一騙再騙」,甚至深陷其中,背後涉及複雜的心理機制和社會因素。以下是主要原因分析:

    一、情感操控:建立虛假親密關係

情感需求被利用:受害者可能處於孤獨、情感缺失或人生低谷期,騙子通過長期陪伴、甜言蜜語打造「完美人設」,逐步成為受害者心理依賴的對象。

信任綁架:騙子通過「情感投資」製造「共情陷阱」,例如虛構共同經歷、未來承諾等,使受害者誤認為對方是「唯一理解自己的人」。

認知隔離:騙子會刻意引導受害者遠離親友(如批評其家人朋友「不理解你」),強化對騙子的單向依賴。

    二、沉沒成本效應:越投入越難抽身

金錢投入:受害者初期可能因小額返利嘗到甜頭,隨後在誘導下投入更多資金,甚至借貸。一旦資金被套,會因「不甘心損失」而繼續追加,陷入惡性循環。

情感投入:長期的情感付出(時間、隱私、信任)讓受害者難以接受「被欺騙」的現實,寧可自我欺騙以維持心理平衡。

承諾升級:騙子編造「最後一次轉帳就能解凍帳戶」「交稅後提現」等藉口,利用受害者急於挽回損失的心理進一步榨取。

    三、認知失調與自我合理化

否認現實:當騙局出現漏洞(如無法提現)時,受害者可能選擇忽略或合理化異常(如「他只是暫時困難」),以避免承認自己被騙的羞恥感。

資訊繭房:騙子通過偽造成功案例、虛假合同、PS圖片等製造「真實感」,同時切斷受害者與外界的理性資訊管道,強化其錯誤認知。

    四、社會文化與壓力

汙名化與羞恥感:受害者因害怕被指責「貪婪」或「愚蠢」,往往選擇隱瞞受騙經歷,導致錯過早期停損機會,也使得騙局難以被曝光。

社會支持缺失:部分受害者(如大齡單身女性、離異人士等)可能本就處於社會邊緣,騙子的「情感支持」成為其唯一精神寄託。

    五、騙術的漸進性與專業性

放長線釣大魚:騙子會花費數月甚至數年培養「感情」,初期僅索取小額資金,逐步突破受害者心理防線。

技術加持:偽造投資平台、虛假盈利截圖、冒充「專家」指導等,讓騙局更具迷惑性。

心理操控話術:利用「損失厭惡」(「不繼續投錢之前的所有錢都沒了」)、「權威服從」(「我是為你好」)等心理學手段施壓。

    如何打破迴圈?

提高警惕:對網路陌生人突然的親密關係和快速致富承諾保持懷疑。

建立外部驗證機制:涉及金錢時,務必與親友討論或尋求警方、金融機構核實。

建立理性決策機制:設定投資紅線,避免情緒化決策。

心理干預:受害者需要專業的心理疏導以擺脫自責和認知扭曲,重建社會支持網路。

「殺豬盤」的本質,是一場針對人性弱點(情感需求、貪婪、恐懼)的「完美狩獵」。它利用情感需求、認知偏差和社會壓力,逐步瓦解受害者的防禦機制。理解這些心理陷阱,不僅是識破騙局的關鍵,更是對現代社會中情感與利益交織風險的必要反思。


 更多FX110 影音內容 

維權1時間、活動花絮、交易員採訪不定期更新中!歡迎前往 Youtube 觀看  

FX110 網站功能探搜  

按讚 FB 粉絲團,熱門資訊不間斷

我覺得有鬼!虛假交易商找看看

疑似遇到詐騙,維權中心免費諮詢

加入好友    

評論

    暫時還沒評論,來留下你的印象吧

    我要評論

    • 請選擇綜合評分:

    (1000字内。圖片請上傳GIF,JPG,PNG,可上傳9張)

    發表評論

    熱點推薦

    評論發表成功